【法治崂山】枫桥经验在崂山 | 新时代“东方之花”绚丽绽放

时间:2023-12-20 14:26 来源:互联网

人民调解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化解矛盾、消除纷争、促进和谐的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具有扎根基层、贴近群众、不伤感情、及时就地化解矛盾纠纷等优势特点,是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实践,被称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被国际社会誉为“东方经验”“东方之花”。近年来,崂山区坚持探索和践行枫桥经验,将化解矛盾纠纷作为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健全人民调解组织,发展人民调解员队伍,拓展人民调解工作领域,打造“和事崂”调解品牌,充分发挥“第一道防线”作用,让“东方之花”在崂山绚丽绽放。

云图片

她叫王莹,是崂山区中韩街道华都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自2008年起,王莹就从事调解工作,至今已有15个年头了。十多年来,她不仅主动学习法律知识,还积极总结工作经验,如今,她已有了自己的一套调解经。

云图片

今天的这个漏水赔偿纠纷,已经是第四次调解了,虽然这起纠纷的双方当事人积怨已深,调解起来困难重重,但王莹依然没有放弃,仍旧耐心地为他们化解矛盾。这起纠纷发生在九月份,双方都是华都社区的居民,李女士住在3楼,王先生住在4楼,巧合的是两人都不经常在家居住。9月12号,李女士从外地回来打开门一看傻了眼,墙面长了绿毛,地板被泡,家具变形,衣柜里的衣服都已发了霉。李女士立马反应过来,这肯定又是楼上漏水了。

云图片

生气归生气,问题还得解决。于是李女士找到楼上的邻居王先生,要求他赔偿损失15200元,王先生觉得漏水造成的损失没有那么大,粉刷墙面、买点家具根本就花不了那么多钱。两家沟通无果,意见达不成一致,产生了矛盾,而且越来越激化。王莹了解情况后,主动上门做调解工作,引导他们换位思考。经过多次耐心地调解、劝说,最终双方各让一步,达成了一致。

云图片

小矛盾能化解,大纠纷也不含糊。2022年5月,社区居民因加装电梯产生矛盾,一楼业主和楼上业主闹得不可开交。原来,一楼业主认为加装电梯挡光、挡风、产生噪音、侵害一楼隐私权,会导致一楼房子贬值,要求楼上业主共计赔偿损失4万元,双方达不成一致产生矛盾。双方都很固执、僵持不下,导致加装电梯不能顺利进行。王莹了解情况后马上赶到了现场。

云图片

王莹按照先高后低的顺序,采取“背靠背”方式进行调解。一边给楼上的居民讲情感,一边给一楼的居民讲法律、讲大局,经过王莹的耐心劝导,终于以真情和公平的处理方法打动了他们,最后双方都做出了让步,达成一致并签订协议,邻居们握手言和重归于好,加装电梯得以顺利进行。

云图片

作为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只要社区出现矛盾纠纷,不管白天黑夜、不管严寒酷暑,王莹与调解员都会第一时间到现场。多年来,她调解的家庭、邻里、婚姻、各类民事纠纷达100余起,接受电话咨询200余人次。基于此,王莹2019年荣获山东省优秀调解员称号, 2023年10月她又被司法部授予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的荣誉称号,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

云图片

在推进法治崂山建设的进程中,有许许多多像王莹一样兢兢业业、履职尽责的人民调解员,他们是发现纠纷隐患的“侦查员”,是化解矛盾冲突的“排头兵”。他们坚守为民情,扎根群众间,用一次次握手言和、事了人和不断织密基层治理平安网,他们用自己的“热心、耐心、细心、诚心”,为社区和谐稳定作出积极贡献。

云图片

洪宗磊从2021年起担任中韩街道春光山色社区调解主任,由于工作出色,2023年3月调至罗湖路社区筹备组,带领大家对新社区的成立做准备工作。今天下午三点多,洪宗磊了解到一居民家中漏水,于是带着筹备组工作人员立马赶到物业了解情况。

云图片

虽然洪宗磊从事调解工作的时间不算长,但凭着对群众工作的热心,他化解了一个又一个矛盾,平息了一场又一场纠纷。2021年5月份,小区五楼的住户把房子租给一家企业作为职工宿舍,员工经常在宿舍举行聚会,因为次数太频繁,导致楼下的邻居苦不堪言。

云图片

接到群众的反映后,洪宗磊立马找到了企业的负责人,劝导他注意邻里之间的和睦相处,别让小问题变成大矛盾。经过一番交谈,企业的负责人认识到自己管理的疏忽,保证以后不会出现类似的情况。然而好景不长,噪音又出现了,洪宗磊再次上门调解。洪宗磊说:“这个事他调解了七八次,历时三个多月,最终成功化解了这起纠纷。”虽然前后反复因为同一件事上门调解,洪宗磊却不厌其烦,他认为每一个小纠纷不及时解决最终都会积成大矛盾,而每个诉求的圆满解决都会宽慰居民的心。

云图片

和风细雨化干戈,耐心细致解民忧。虽然罗湖路社区还在筹备阶段,但洪宗磊已经带着工作人员走遍了社区的各个角落,哪里有矛盾,哪里就有他的身影,他以耐心细致的调解工作,架起了与居民心灵相通的连心桥,筑起了维护社区稳定的第一道防线。

被誉为 “东方经验”的人民调解制度,是提升现代社会治理能力的重要抓手和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近年来,崂山区以新时代“枫桥经验”为标杆,狠抓调解队伍素质提升,采取多种方式开展人民调解工作培训,使调解员掌握常见矛盾纠纷的化解方法,对指导参与矛盾纠纷化解起到积极作用。同时,全力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引导群众养成遇事找法、调解靠法的习惯,切实筑牢人民调解维护社会稳定“第一道防线”。

云图片

今天上午,在王哥庄街道张家河村的一家民宿里,几位村民坐在一起喝着茶水、嗑着瓜子、聊着天,如此和谐的场景让人很难想象,就在前段时间其中的两位村民却剑拔弩张,吵得不可开交。原来,今年的8月份,居民张永朝与刘某达成口头协议,刘某以70万元的价格把三间老房和院外的空地卖给张永朝,后刘某反悔,遂发生纠纷。张家河调委会主任刘伦慧接到村民张永朝的调解申请后,立马带着调解员展开调查,随后进行调解工作。

云图片

调解过程中,刘伦慧从法理的角度讲道理、摆事实,引导当事人更理性地思考和分析问题,刘某逐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最终,双方按照原先的口头协议进行了交易。

云图片

这起纠纷之所以能如此迅速地予以化解,得益于刘伦慧丰富的调解经验。刘伦慧是从1988年开始从事人民调解工作的,经过三十多年的磨炼与总结,他已掌握了诸多调解技巧。

云图片

2020年2月份,刘伦慧还把一起刑事案件转化成了普通治安案件。“姓张的是疫情防疫人员,他在岗上在疫情岗上拦截进出人员,让他们登记。姓某开车进村,车窗也不摇下来,戴着口罩,都不认识。让她下车登记,双方争执起来,结果这个姓高的回家拿着菜刀出来,把姓张的防疫人员给伤了,高某被带进了派出所。”刘伦慧说,“如果真正判刑的话,她两个孩子还小,家庭就毁了。受派出所委托帮着处理 ,化解成治安案件,然后给对方赔偿,得到对方的谅解,双方握手言和,这样不是更好一些。”

云图片

2020年由于社区全面推进管线入地、污水改造等乡村振兴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由此而引发的小矛盾小纠纷接连不断。那一年,刘伦慧成功调解了300多起案件,基于此,刘伦慧被司法部授予了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的荣誉称号。

云图片

刘伦慧是崂山区调解员中的一位代表,一个缩影,在我们的身边,还有900余名像刘伦慧一样兢兢业业、履职尽责的人民调解员,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他们始终冲在调解社区群众家长里短纠纷最前线,用嘴勤、腿勤与丰富的经验,充当着矛盾双方的“缓冲器”,处理着一件件非常棘手甚至“剑拔弩张”的事情,将矛盾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有效地维护了辖区的和谐稳定,为“平安崂山”贡献着政法力量。

云图片

人民调解员,一个平凡而又神圣的名字,他们来自群众、服务群众,化解纠纷,传播法律,面对的是家长里短、吵闹纠纷,担当的却是百姓安宁、社会和谐,他们是我们身边的“平安卫士”。因为他们的存在与付出,如今,“有矛盾,找调解”已成为大家解决纠纷的首选,调解的是矛盾,调出的是和谐,调顺的是民心,调稳的是根基!新时代 “枫桥经验”,在崂山大地上扎下了牢固的根基,绽放了别样的花朵,展现出不一样的风采。

 

编辑:z0011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