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陶艺成为听障孩子的吃饭手艺—德州特殊教育学校陶艺课

时间:2025-02-26 15:22 来源:互联网

德州市特殊教育学校一直秉承以爱育人 ,启美润心美育理念,以陶瓷艺术课程为基础,通过3+2教学模式的实施,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扎根每一堂课程,落实每一个学生身上,根据部分听力障碍、视力障碍、智力障碍及肢体障碍学生身体心理发展的特殊性与多样性,设计开发陶瓷艺术校本课程,建立陶瓷艺术工作室、产品制作研发中心、陶艺作品展厅,成立陶艺社团,我校陶艺课程自开设以来,通过外聘的方式,引进陶瓷艺术,“德州市六代梨型陶埙非遗制作传承人”——史士来老师。

云图片

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史士来老师担任课程教师,现场示范、言传身教,手把手、面对面与残疾学生开展知识传播与技能传授。与普通学校不同,我校陶艺课程主要针对听障学生开展,受听障学生身体条件的影响

云图片

在课程初学阶段直接让学生接触黄河陶土,通过触摸原土、加水揉捏原土来直观感受土的手感及土塑的魅力,在此基础上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源向学生展现黄河陶土的采挖、陶土的特性、制作技艺技法及黄河生态保护等知识内涵,使学生在陶艺课程中感受这门技艺与科学、文化、经济、历史的息息相关性,拓宽视野、增长见识。

云图片

通过课程教学,在这项传统文化的感染下,孤独症、发育迟缓及学习障碍学生的身心状况都得到了极大改善,他们在制作陶艺的过程中开始积极参与到集体劳动中,同时对泥性、泥土变化产生兴趣,从而由自主学习困难变成主动学习

云图片

而唐氏综合征学生则在系统的课程培训中逐步掌握拉胚、捏塑、上釉等技能,甚至可以独立完成素胚彩绘、釉上彩、釉下彩等绘制工序,弥补了智力障碍学生在学习上的缺陷。

云图片

我校采取“兴趣+就业”双发展的教学机制,一方面培养低龄残疾学生对陶瓷艺术的兴趣,提高残疾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精神,真正做到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另一方面将课程与就业相融合,针对职业教育阶段的残疾学生开展陶瓷制作技艺培训,为社会培养残疾人技能型人才。

云图片

新的一年,史士来老师将丰富授课方式,运用更多创新的教学手段结合特殊学生具备的特点,不断提升教学质量,提高教书育人的水平,与学校共同努力,为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云图片

 

编辑:z0011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