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科技驿站为犁,深耕陵南振兴沃土

时间:2025-08-19 14:02 来源:互联网

在乡村振兴的时代浪潮中,山东农业大学的科技驿站如同一座桥梁,连接着青春校园与广袤的农村大地。在学校的积极号召下,许多乡村振兴驿站的科技专员满怀热忱,投身于“万名学子联万村,我为家乡做贡献”大调研实践。

2025年暑假,山东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青蓝”实践团队来到了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市陵城镇陵南村开展科技驿站的实践活动。紧扣科技专员的工作任务,驿站负责人孔俊雅带领成员在学院团委的指导下结合专业所学开展村庄发展调研,在村干部和村民的热情配合下,完成了乡村振兴村级数据收集工作。

云图片

厚植爱农情怀,进行劳动实践。在村会计的带领下,科技专员来到了本村的葡萄采摘园,深入了解葡萄园种植情况。葡萄园占地20亩,分区种植了巨峰、夏黑和阳光玫瑰三个品种的葡萄。三种葡萄口感不同,可满足不同的消费人群;成熟时间接近,保障种植园从8月上旬到10月上旬均有鲜果上市。

云图片

云图片

想要种出高品质、高产量、高效益的“三高”精品葡萄,在葡萄园管理上面一定不能马虎,为了更真切地体验种植的辛劳,实践团队在农户的指导下,科技专员投身到具体的农事劳动中。首先,学习并实践葡萄套袋。这看似简单的活,实则考验着耐心与技巧。应小心翼翼地撑开纸袋,将葡萄完整地套入袋中,再将袋口沿果梗向下折叠,用细铁丝或订书机仔细封好。动作必须轻柔,避免碰伤的果粒;袋口要扎紧,防止雨水和害虫侵入。此外,科技专员还协助进行了简单的枝蔓整理。在农户的指导下,学习识别徒长枝、病弱枝,并用修枝剪小心地将其剪除,以保证养分集中供给结果枝条,改善通风透光条件。每一次下剪都需要判断,既要果断又要精准,体现了葡萄园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性。

云图片

云图片

针对农业种植方面的问题,科技专员同村委会及相关专业人员开展了“葡萄种植技术升级研讨会:传统痛点与智能解决方案”,通过与农户的交流,了解到当地的农业生产设施不够先进:用于浇灌的水主要来源于井水、杀虫施肥套袋等一系列的农业劳动仍要依靠人工。井水灌溉受季节和地下水位影响较大,干旱年份供水压力陡增;人工操作不仅耗时耗力,在农忙时节还面临劳动力短缺的困境,标准化程度也难以保证。这种传统耕作方式在保障葡萄品质的同时,也暴露出效率低、抗风险能力弱等问题。面对这些现实问题,科技专员结合所学知识,与葡萄种植户探讨了可能的改进方向,例如:引入小型智能滴灌系统以精准节水、提高灌溉效率;探索使用小型农用无人机辅助植保,减少人工喷洒的劳动强度和风险;以及尝试推广更省力高效的套袋工具或技术。此次研讨会让参会成员认识到,推动农业现代化、提升设施水平,是减轻农民负担、保障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路径,也是“厚植爱农情怀”的应有之义——不仅要热爱,更要思考如何用知识和行动去助力。

云图片

在山东农业大学科技驿站的持续运作下,校园实验室的前沿技术正加速转化为田间地头的生产力。科技专员们带着调研问卷、检测设备和专业知识,深入农户家中、走进大棚基地、踏访山林果园,记录下第一手数据,解答着生产难题。面对未来,科技专员们应着手规划更长远、更深入的实践路径。这不仅是技术的下沉与转化,更是对农业现代化进程中“人”与“地”关系的深刻重塑。在科技赋能的同时,守护生态伦理,激发内生动力,让科技的光芒真正照亮乡村振兴的可持续未来,实现科技、人文与自然的共生共荣。

云图片

 

 

编辑:z0011
图片新闻